免學費 名師教 擇優進編
守護“國粹之根”,安慶“京劇訂單班”開班
為推動京劇藝術薪火相傳,給新時代安慶文化強市建設添磚加瓦,8月29日,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表演系2025級京劇定向班開班儀式舉行。
2025年正值徽班進京235周年,也是京劇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第15年。市文旅局積極推動安慶市京話藝術劇院與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首次強強聯合,采用現代學徒制模式,通過教學舞臺化、藝術實踐體系化和師承定制化的教學模式,定向培養安慶京劇新生力量。
此次“訂單班”具有免學費、名師教和擇優進編三個特點。“訂單班”計劃招收小學應屆畢業生16人,學制分為“6+2”兩個階段,即前6年在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學習專業課和文化課,獲得中專學歷;后2年選送優秀學員至中國戲曲學院或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繼續京劇表演的學習提升,獲得大專學歷。“訂單班”學生在被錄取后,須與劇院和學院簽訂三方定向培養協議。學員畢業后,市京話藝術劇院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擇優錄用。
安慶不僅是黃梅戲鄉,也是京劇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搖籃。徽班從這里出發,輾轉進京,融南腔北調于一爐,孕育了國粹京劇。不過,隨著多元文化和娛樂方式的更迭、市場需求的快速切換,安慶京劇的傳承發展面臨從業人員緊缺、傳承鏈條斷裂等問題。
作為我市唯一承擔京劇保護、傳承、傳播、發展工作的市級專業院團,近年來,市京話藝術劇院在青年人才培養模式上不斷探索,除了原先的“共建實踐教學基地”,也積極發展“院校合作”模式。同時,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已有為安慶黃梅戲藝術劇院和宿松縣黃梅戲劇團等重點院團開設“訂單班”的成功案例。此次2025級京劇定向班開班,意味著安慶京劇事業薪火相傳續寫新的篇章。
“我原先學習了6年黃梅戲,經老師推薦參加定向班考核,能夠進入2025級京劇定向班學習非常幸運。”在14歲的學員吳紫涵看來,黃梅戲用“本嗓”唱,京劇旦角用“小嗓”唱,兩者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轉劇種”對她來說挑戰不小。“我有信心在老師的指導下,把這門傳統戲曲傳承和發揚下去,傳播到越來越遠的地方。”她說。
“安慶素有‘京黃故里’美譽,京劇尋根離不開安慶,我們也有責任把‘京劇的根’護好。”看著10多位“10后”順利進入學校深造學習,市京話藝術劇院院長潘麗萍深有感觸地說道,“希望這些新苗進一步提升戲曲專業素養,豐富京劇的表演形式,為京劇的現代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5級京劇定向班旨在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精準化的培養模式,為每一位學員鋪就一條清晰、穩定、充滿希望的成才之路。”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表演系主任張引表示,本次的定向培養,學院將與市文旅局和劇院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學校在戲曲表演人才訂單式培養方面的成功經驗,因材施教,高標準地把這批學生培養成京劇表演未來之星。